新闻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国药器械:以专业物流助力医疗器械供应链建设|医疗供应链与物流系统建设专题(二)

发布时间:2024-01-30 18:28:36   来源:开云体育网页版

  原标题:国药器械:以专业物流助力医疗器械供应链建设|医疗器械供应链与物流系统建设专题(二)

  国药器械:以专业物流助力医疗器械供应链建设——访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物流管理部副部长张新梅

  驼人集团:医疗器械耗材供应链与物流建设发展——访驼人集团副总裁兼营销体系总裁常省委

  威高医疗:医院耗材物流要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与服务——访威高医疗商业集团物流信息化平台总监,威高讯通信息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冯元华

  中鼎集成:关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物流升级——访无锡中鼎集成技术有限公司售前首席技术官刘升平

  普罗格:全链条解决方案赋能医疗器械物流变革——访湖北普罗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健康事业部负责人陈志远

  作为国药集团医疗器械业务板块的承载者,国药器械致力打造成为全产业链医疗器械综合服务运营商。在发展过程中,国药器械在供应链与物流体系建设方面注重自身质量能力的提升,并不断向行业输出管理经验,引领行业发展。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医药企业,也是中国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医药健康企业,拥有集研发、制造、物流分销、零售连锁、医疗健康、工程技术服务、专业会展、国际经营、金融投资为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下辖1500余家子公司和6家上市公司。其中,国药控股是国药集团所属核心企业之一,2020年营收占比接近86%,在我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分销和零售领域均处于龙头地位。

  作为国药控股旗下公司,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简称“国药器械”)是国药集团医疗器械业务板块的承载者,主要是做医疗器械研发、制造、流通、服务等各领域,致力于打造成为全产业链医疗器械综合服务运营商。

  日前,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物流管理部副部长张新梅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结合国药器械自身发展状况,对医疗器械的供应链与物流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变化和趋势做了介绍与分析。

  我们在业内首创“FLI+创新服务”,即通过全流程、精益化、智能化的深度服务,把精益理念、信息技术和质量规范融入院内设备、耗材管理配送流程中,解放医务人员,提升工作效率与精准度,全面助力提升医院管理运营精益水平。

  张新梅:国药集团下属共有11个业务板块,其中唯一的医疗器械板块就是由国药器械公司来承担。2020年国药器械的营业收入达到623亿元,同比增长26.69%,旗下子公司265家,公司员工达1.4万人。整体看来,国药器械是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服务运营商,并且成立最早、覆盖最广、顶级规模、实力最强。

  国药器械始建于1966年,当时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成立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担负国家医疗器械行业管理职能;目前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超过200个地级市,服务二级以上公立医院6000家,三甲医院覆盖率达98.82%;截至2020年底,国药器械拥有独立法人子公司265家,其中流通网络方面的215家,医工、医疗服务方面的47家。在整体实力方面,2010年出售的收益为28亿元,2020年实现出售的收益为623亿元,十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36.37%。

  国药器械的总实力还不止于此。长期以来,国药器械承担着国家医疗救助物资的中央储备任务,在抗击疫情、抗洪抢险等过程中都发挥出及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公司还热情参加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如参与GSP等多项国家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创建GSP标杆企业;起草和落地医疗器械经营与第三方物流标准等等。

  张新梅:早在“十二五”时期,国药器械就提出要建设覆盖全国的,以省为区域,强调“终端控制,点强网通”的医疗器械商业流通网络;加大医疗器械工业的并购力度,贸工协同并举,以工业促进科研升级,形成“一台一网”的业务模式。其中,“点强网通”与物流紧密关联,也就是我们的商业覆盖到哪里,就需要物流服务延伸到哪里,从那时起我们便开始推进物流标准化、网络化建设。

  在“十三五”战略中,国药器械进一步提出,以“千亿规模”为目标,坚持资本驱动、产业协同;形成“流通服务、医疗服务、产品服务”为主体的核心业务体系,并且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成为“全产业链的医疗器械综合服务运营商”,这同样需要高效的物流体系作为支撑。

  在国药集团的“十四五”战略中,医疗器械位列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药控股的“十四五”战略中,医疗器械也被视作三大业务板块之一。作为国药集团医疗器械板块战略发展承载者,国药器械在“十四五”时期要做行业发展引领者和产业生态组织者,打造高度专业化的医疗器械全产业链平台。在战略导向方面,我们将坚持全产业布局、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资本运作;在核心举措方面,将实行一体化营销、打造数字化供应链和区域一体化。以上这些都与供应链与物流体系建设相关。实际上,国药器械早在多年前就提出“物流一体化”的概念,这既是基于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迎合行业变革的趋势。

  张新梅:多年来,国药器械依托现有流通和服务业务资源,积极向上游延伸,布局医疗器械工业制造,推进研发创新,开展贴牌业务,参与和带动我们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升级,积极搭建合作开放共赢的医疗器械产业生态圈。目前,国药器械的业务体系涵盖流通板块、服务板块、产品板块和协同业务板块四部分。其中,“流通板块”包括直销分销、物流平台、集中配送、FLI+创新服务、科学器材业务等等,“服务板块”包括医工维修、设备管理、洗涤消毒等等。

  之所以开展以上多元化的服务,是由医疗器械流通的特殊性决定的。药品的流通往往在送达医疗机构、零售终端后就终止了,医疗器械则不同,还需要更多延伸化的服务,如一些大型医疗设施涉及维修、使用等更多环节,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深入指导。并且,随着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推行,对骨科手术中常用的耗材和器械要约定用量,要求我们的服务团队为医生提供跟台等伴随服务。此外,国家对医疗用品质量的监管和追溯越来越严格,药品可通过追溯码来实现,而医疗器械方面仍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正是基于医疗器械流通的特点,我们从2010年开始慢慢地强化物流体系的建设。当时国药器械仅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几个重要城市建有物流中心,随后不断加快物流网络布局,如今已在全国建立了198个物流中心,仓储面积近50万平方米,并且全部符合GSP要求,其中50多个物流中心取得了当地第三方物流资质,不但可以满足自身业务需求,还可以承接外部企业的委托。借助完善的物流网络,让我们实现了四线小时服务,从而为整体业务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与其他行业相比,50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看似并不突出,在医疗器械领域却是绝对的行业第一。这也是我们国家医疗器械物流目前的状况,小、散、乱的企业占据多数,除国药器械外还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全国物流网络布局。虽然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第三方企业在积极进入医疗器械物流领域,但在物流软硬件、专业服务等方面与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

  张新梅:随着医改深化推进,带量采购等政策出台,我们得知医疗器械流通的服务端在发生结构性调整,原来是医院端来选择供应商,现在逐渐开始由下游转到上游,而上游企业看重的流通企业要有两方面,一是准时交付,二是有无资金实力来承担平台型的服务。

  对于国药器械等大型流通企业而言,第二点基本没问题,但也很难拉开明显差距,这时第一点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为此,结合行业和自身的需要,我们提出“物流一体化”战略。在推进“物流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先努力在各个省内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全国的一体化,也就是分阶段、分步骤来完成。

  在国药器械的“十四五”战略里,“物流一体化”占有核心位置,我们会结合一系列举措来加以推动,如一体化营销。以前的营销是由各省企业主导,在带量采购的需求下未来会由本部层面来进行整体销售,通过自上到下的优化,促进“物流一体化”的实现,从而不仅使我们内部流通变得更科学合理和高效,也会给供应链上下游公司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对于上游厂家的吸引力也会增大。

  记者:与常规物流相比,医疗器械物流运作有哪些独特之处?咱们进行了哪些探索创新?

  张新梅:医疗器械的物流运作具有许多特殊之处。常规货物的自动化程度慢慢的升高,如机械臂、输送分拣、贴标扫码等先进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相比之下,医疗器械的品规多,差异化大,很难利用自动化物流系统来进行处理。如有些大型CT设备可高达2米,长宽也都是大尺寸,难以通过立体库进行搬运存储等操作;骨科产品中的骨钉需要嵌入人体内,体积特别小,同样无法在立体库中进行抓取、拣选。对于国药器械的物流服务而言,需要涉及全品类货物,因此在我们的中心库里既有超高货位的设置,也有小货位的设置。

  除品规、大小的差异,在物流服务内容上也有特殊性。药品送到医院或给到分销商后,很少出现退货情况,但医疗器械不一样。如有些跟台服务,一台骨科手术需要备货的产品可能达200多件,但实际在手术台上用掉的仅仅几个,剩下的需要退回库房,在我们大型的物流中心内,每天要接受几十台这样的手术,退返操作十分频繁,使物流难度大大增加。

  这其实也反映出我们的服务范围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医疗器械物流基本在医院之外,主要连接上游厂家或经销商与医院之间即可。如今不但要做好“院外物流”,还要拓展“院内物流”,连接下游的医院,如将医疗器械送到院内库或者部分科室,对于物流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要求也更高了,必要时我们的人员也需在院内进行驻场。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医院对于高质量管理都很看重,大部分医院会倾向将服务外包委托给专业配送商,对我们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面对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呈现的新变化,我们在院外物流方面主要是强化一体化管理,包括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变革。在院内物流方面,我们在业内首创“FLI+创新服务”,即通过全流程(Full Process)、精益化(Lean Management)、智能化(Intelligent)的深度服务,把精益理念、信息技术和质量规范融入院内设备、耗材管理配送流程中,解放医务人员,提升工作效率与精准度,全面助力提升医院管理运营精益水平。

  张新梅:具体到国药器械的“FLI+”一站式医疗器械供应链管理精益服务解决方案,最重要的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是FLI+C耗材全流程精益服务。依靠国药器械自身经营网络强大的行业数据库基础以及质量专家资源,为医院提供管家式的医疗器械资质合规管理服务,把控医疗器械进院的质量关。其中,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SPD(院内物流管理系统)可无缝对接智能设备、院内外软件,实现院内院外耗材采购与供应的智能双循环,保障医用耗材的及时供应。SPD系统与HIS、医保编码接口互通,实现医用耗材一品一规一编码,实时联动,避免漏计、错计费。

  二是FLI+E医疗设施全生命周期服务。专业的驻院医工团队,能确保医疗设施维修的时效性,满足临床应用需求。将事后维修提前至事中的保养、点检,以降低设备耗损,节约管理成本。在高效供应体系支撑下,集约化的服务可改变以往分散、多渠道的供应模式,帮助医院减少相关成本;精益库存模型可帮助医院减少库存积压,智能精准的耗材管理模式可减少“跑冒滴漏”,精益化标签和先进先出设置能够减少失效产品损失。

  三是UDI医疗器械数字化全程可追溯。通过提升医疗机构主数据标准化程度,加速推进UDI实施及应用,提高医疗机构供应链管理效能,助力医疗器械上市流通的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的实现。UDI与医保码协同应用将相互促进,逐步加强医疗器械精细化管理。监管部门将通过读取全链条数据实现智慧监管,患者也可随时查询医疗器械来源,提升医疗器械使用安心度。

  记者:结合行业和企业自身发展,您认为医疗器械物流需要突破哪些瓶颈?国药器械未来在供应链与物流建设方面的发力点有哪些?

  张新梅:与别的行业相比,医疗器械物流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其整体水平仍需逐步提升,首先是自动化程度确实仍比较低。国药器械一直在探索和尝试,如在一些大的城市加大自动化设施设备类的投入,但确实需要找到一个临界点,在人力成本和自动化设施投入成本之间进行平衡。

  其次,医疗器械的第三方物流管理政策也需要更完善。目前医疗器械三方物流都是属地化管理,各个省市往往有各自的具体规定,其监管水平也不一样,对于政策的理解与执行存在差异。有些地方纯粹为了监管方便而特别强调物理区分,但往往会造成实际的仓储资源浪费,如何从物流运作角度来制定政策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因此,国药器械也在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希望推动相关管理措施的完善与更新。

  一是继续坚持模式创新。我们原来的模式是以院外的大物流为主,随着院内物流需求的增长,我们会加强院内物流的规范化、专业化,提升技术性。在“物流一体化”的基础上,未来将提供“物流+服务”。秉持这样的理念,将让国药器械在业内更具特色,也更合乎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国药器械不仅是从经营层面进行数字化的梳理,也要推进物流的数字化建设。我们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如何升级为数字化管理,是接下来要深入研究的重点。若能够将流通端的数据集成优化分析,可以更完美地为上游客户提供全流程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于下游客户而言,也可以优化采购流程,为其提供更准确的物流服务。也就是将数据的价值挖掘到最大化,从而更好地助力上游和下游对接。

  三是加强软硬件投入。医疗器械物流领域的发展远未成熟,未来还有很大上升空间,现有的50万平方米仓储面积肯定不足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在物流硬件建设方面,我们会借助国药集团的资源和优势,与地方政府层面沟通,寻求在地块或产业园方面的合作;同时也不排除与物流地产公司做深度合作,使硬件建设方面得到有力保证。在软件方面,除信息化的提升外,也会促进加强人员团队的建设。我们大家都希望,围绕医疗器械物流的特点将团队打造得更为专业,成为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的软实力之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13916152339